(1) 紫外穿透率 紫外穿透率定义为紫外光穿透某种介质后的出射光强与入射光强的比值,水体的紫外穿透率习惯上采用水体在 253.4nm 波长的紫外穿透率数值,它可以由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出。水体的紫外穿透率与紫外线平均曝光强度直接相关。随着紫外穿透率的降低,水体吸收紫外光能量越多,因此,穿过水体的平均紫外线光强越小,因此要传递适当的有效剂量,就需要增加曝光时间。污水中一些吸收或阻挡紫外光的物质的存在,使得污水的紫外穿透率降低,从而减少了紫外线到达微生物表面的紫外光强度。穿透率越低,紫外光强在水中的衰减越快,光强越弱,有效照射范围越小,消毒效果越差。不同的紫外穿透率将直接影响所需消毒设备的紫外剂量。由于污水的紫外穿透率是不断波动的,因此紫外消毒系统的应按照最小的紫外穿透率,即最坏的工况设计以保证系统的消毒效果。通常水质越差的水体的紫外穿透率越低,一般二级污水处理厂出水紫外穿透率一般在 50%~65%之间,经过过滤工艺处理的回用水的紫外穿透率一般在 65%~80%。
(2)污水成分总悬浮物(TSS 值)和其它水质参数 污水成分复杂,含有大量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其中很多成分会吸收紫外线降低水体紫外穿透率。污水上游不同的处理工艺使得待消毒的污水中的颗粒物尺寸分布,及每一尺寸范围内的颗粒数量都不同,水中的各种悬浮物(SS、TSS)在水中会阻挡、吸收、衰减以及扩散紫外线,固体物质还会将细菌封包起来,使细菌不能收到紫外光的辐射,对杀菌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污水组分的不同也会对紫外消毒的效果产生影响,水中一些有机物和无机化合物对紫外线有强吸收,这将降低紫外的消毒效果。其中水中 SS 值对紫外消毒效果影响较大对于新建污水厂,可参考类似处理工艺的水质参数接近的水质指标确定 SS 值和平均悬浮物颗粒尺寸。